观大海者难为水.觉自性时不见山.这句子出自谁
林则徐题灵岩山韩世忠墓
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这是原文 你因该是记错了吧
有看沧海气魄的人很难溶入大海中,人在自省时不受外在应诉的影响。
这是字面意思,更深的是意境,一种博大的情怀和对为人的体悟。
具体的我也讲不清楚
含自强不息的句子
含自强不息的句子有: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知识拓展
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强大我们先天的自性(乾卦纯阳之体),开发我们的公心道心;不要让我们的后天邪念萌生,私心妄心滋长。
自:自性,佛性、天心、道心;强:强大,乾卦纯阳之体;不:禁止、不要、止于至善;息:(自心、后天之心、人心妄心)滋生滋长,与【消息】的消相对,《易经》讲阴阳,讲消息,息与消相对。
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1、自性是体,万法是相。
2、自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
3、
菩 提 树 下 的 启 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全部丧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可是从事上讲又很复杂,我们很久很久以来认假为真、把非我当真我、把不可得以为有所得,在妄想之中受尽了苦,养成了坚固的习气。所以离妄想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习气。
佛的话给了我们无上的启示、无上的勇气,学佛从什么地 方学起?就是从相信自己和佛一样具有无上的智慧和能力,然后先摸到开启自性光明灯的开关,打开一看,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错误,下一个决心,把它修正过来。
所以说信佛第一是信自己,自性是佛,第二才是信佛,我们用佛无上甚深的经典来引发自性的经典,原来佛所说的经典在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因缘,一切皆无自性!这句怎么理解呢
和浮生有相同的意思,人的生命本是无根浮萍,不知道会飘向何方,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这就是无自性,而缘就成为浮萍相碰相分的关键,这就是因缘。
为什么说万法无自性,但自性又含藏一切法请简单说明
法,有 “有为法”和“无为法”,从法无自性,障缘方生,这句来解释,当时佛陀在世时,虽然心有万法,但是如果没有来请法的,没有来请教问题的,法也不能自己往出“蹦”。
万法由自性流露,第八识里有含藏的意思,阿赖耶识含藏着万法,和诸世修行中所有的记忆,阿赖耶识的体现作用就是在见到本来面目的真相,他也是法身,而当你到了那一步,自性具足一切万法。
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句擦一句,就是怕后人不明白,而执着于相,执着于文字,佛本来是把手指向明月,可是却怕你只执着那只指向明月的手,不去看明月。
而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区别,有为法即是有生灭,无为法是真理真相,无生灭。
有为法是第六意识---意,产生的“尘”!意根相对法尘!形成意识界。
佛法本来是无为法,是真理。而形成了文字和音频,放到桌面本子里,就成了“有为法”!
就像大多数人认为,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不去直接见心性,而在佛所说的法上加以研究探讨,追究意味什么代表什么,越研究得深,离真相越远!
第六意识既是大脑,而大脑只是进行简单逻辑运算和记忆储存的硬盘功能,所有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影音资料都在脑海记忆里,而无明就是意识心里的妄想幻想,和无序失灵的播放,世间人只会用大脑来考虑校量,计较分别,盘衡得失,计划进退,做出步骤,行为反应,这些都是“有为法”,而心,心是主宰,举个例子,心念一动,想吃饺子,大脑接到指令,立刻反应,吃什么馅的,而决定吃羊肉馅的,就会做出步骤和计划,买肉和面,拌馅儿,揉面擀皮,直至煮熟端到桌上,而形成这一系列的“把饺子吃到嘴的方法”,这就是有为法,而吃完这顿饺子,这个有为法就结束了。完成了从生到灭的过程。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佛菩萨都是以无为法行事,而我们凡夫都是在有为法里打转!出不来!这就是佛菩萨和凡夫的差别!
何其自性,本来清净,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