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诗歌大全> 正文 2019-08-26 14:27

汉书食货志(汉书食货志全文及翻译)

《汉书·食货志》全文

《汉书·食货志》全文

全文网址如下
食货志(上)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28.htm
食货志(下)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29.htm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汉书食货志全文及翻译

汉书食货志全文及翻译

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又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供)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悦)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猝)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繇(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畎。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畎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一亩三畎,一夫三百畎,而播种于畎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聩其土以附苗根。故其《诗》曰:“或芸(耘)或芓(籽),黍稷儗儗(薿薿)。”芸(耘),除草也。芓(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垄)尽而根深,能(耐)风与旱,故儗儗(薿薿)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宙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重养苗状。民或苦少牛,亡(无)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又教边郡及居延城。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蓄)积。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余,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听。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而利农,谷贵时减贾(价)而祟,名曰常平仓。民便之。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又罢建章、甘泉宫卫,角抵,齐三服官,省禁苑以予贫民,减诸侯王庙卫卒半。又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振(赈)贷穷乏。其后用度不足,独复盐铁官。

成帝时,天下亡(无)兵革之事,号为安乐,然俗奢侈,不以畜(蓄)聚为意。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比年伤水灾,人相食,刺史守相坐免。
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率)以节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资)数巨万,而贫弱俞(愈)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时田宅奴婢贾(价)为减贱,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诏书且须后,遂寝不行。宫室苑囿府库之臧(藏)已侈,百姓訾(资)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狭小汉家制度,以为疏阔。宣帝始赐单于印玺,与天子同,而西南夷钩町称王。莽乃遣使易单于印,贬钩町王为侯。二方始怨,侵犯边境。莽遂兴师,发三十万众,欲同时十道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促),海内扰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嗷嗷)然,陷刑者众。
后三年,莽知民愁,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卖买,勿拘以法。然刑罚深刻,它政悖乱。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数横赋敛,民俞(愈)贫困。常苦枯旱,亡(无)有平岁,谷贾(价)翔贵。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洛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赈)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赡)官以禀(廪)之,吏盗其禀(廪),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宄),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岁为此言,以至于亡。

ps:很抱歉,只找到这些

汉书食货志原文

汉书食货志原文

  1.《史记·平准书》译文

  余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14],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逐[16],腥臊污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 溷[18]、或毁尸[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侵渗[22],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闻[25],于兹二年矣[26],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28]。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日[3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1]。”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32]。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34];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35]。皇路当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时穷节乃见[38].一一垂丹青[39]:在齐太史简[40],在晋董狐笔[41],在秦张良椎[42],在汉苏武节[43];为严将军头[44].为嵇侍中血[45],为张睢阳齿[46],为颜常山舌[47];或为辽东帽[48],清操厉冰雪[49];或为出师表[50]。鬼神泣壮烈[51];或为渡江楫[52],慷慨吞胡羯[53];或为击贼笏[54],逆竖头破裂[55]。是气所磅礴[56].凛烈万古存[57]。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59]。三纲实[60]道义为之根[61]。嗟予遘阳九[62],隶也实不力[63]。楚囚缨其冠[64],传车送穷北[65]。鼎镬甘如饴[66]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67],春院院天黑[68]。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69]。一朝蒙雾露[70],分作沟中瘠[71]。如此再寒暑[72],百渗自辟易[73]。哀哉沮洳场[74],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75]?顾此耿耿在[76],仰视浮云白[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78]!哲人日以远[79],典型在夙昔[80]。风檐展书读[81],古道照颜色[82]。

  【注释】[1]余:我。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2]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3)单扉:单扇门。 [4]白间:窗户。(5)污下:低下。 [6]萃(cuT翠)然:聚集的样子。 [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 [8]涂泥半朝:朝当作潮,意思是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 [9]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到处都杂乱不堪。澜:澜漫,杂乱。 [10]乍晴:刚晴,初晴。 [1]]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 [12]薪爨:烧柴做饭。 [13]炎虐:炎热的暴虐。 [14]仓腐寄顿:仓库里贮存的米谷腐烂了。 [15]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陈陈: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16]骈肩杂邂:肩挨肩。拥挤杂乱的样子。 [17]腥臊:鱼肉发臭的气味,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 [18]圃溷:厕所。 [19]毁尸:毁坏的尸体。 [20]秽:肮脏。 [21]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 [22]侵诊:恶气侵人。 [23]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厉:病。 [24]孱弱:虚弱。 [25]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26]于兹:至今。 [27]无恙:没有生病。 [28]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元气才达到这样的吧。殆;大概。有养;保有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致然:使然, 造成这样子。[29]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有《孟子》一书传世。 [31]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见《孟子.公孙丑》。 [32]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我国占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浩然正气对于人身有无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33]“天地有正气”二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这类观点明显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强调人的节操。杂然:纷繁,多样。 [34]“下则为河岳“二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35]“于人日“浩然”二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沛乎:旺盛的样子。苍冥:天地之间。 [36]皇路当清夷:当国家太平的时候。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清夷:清平,太平。 [37]含和叶明庭:正气和谐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吐:表露。 [38]时穷节了,见:国家危难之际,气节便表现了出来。见:同现,表现,显露。 [39]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垂:留存:流传。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 [40]在齐太史简:太史:史官。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把国君杀了,齐国的太史在史册E写道.“崔杼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在上。 [41]在晋董狐笔;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予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42)张良椎.《巾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 (43)苏武节: 《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牧羊。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天到晚拿着从汉朝带去的符节,牧羊十九年,始终贤贞不屈,后来终于回到汉朝。(44)严将军: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载:严颜在刘璋手下做将军,镇守巴郡,被张飞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说; “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见其威武不屈,把他释放了。 (45)嵇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晋惠帝时做侍中(官名)。《晋书·嵇绍传》载:晋惠帝永兴元年 (304年),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垮了,嵇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惠帝,被杀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战争结束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说: “此嵇侍中血,勿去!” [46]张睢阳:即唐朝的张巡。 《旧唐书·张巡传》载:安禄山叛乱,张巡固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每次上阵督战,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敌将问他: “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敌将“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47)颜常山:即唐朝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 《新唐书·颜杲卿传》载:安禄山叛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 [48]辽东帽: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避乱居辽东(今辽宁省东南部)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 (49)清操厉冰雪:是说管宁严格奉守清廉的节操,凛如冰雪。厉:严肃,严厉。 (50)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后主刘禅,表明自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表文中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51]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 (52)渡江楫(集):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楫:船桨。 [53]胡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过去史书上曾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五胡。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壮气概。 [54]击贼笏:唐德宗时,朱蟊谋反,召段秀实议事,段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击朱眦的头,大骂: “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 [55]逆竖:叛乱的贼子,指朱眦。 [56]是气:这种“浩然之气”。磅礴;充塞。 (57)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58)“当其贯日月”二句:当正气激昂起来直冲日月的时候,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59]“地维赖以立”二句:是说地和天都依靠正气支撑着。地维:古代人认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撑着。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入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60]三纲实系命:是说三纲实际系命于正气,即靠正气支撑着。 [61]道义为之根:道义以正气为根本。 [62]嗟予遘阳儿:可叹我遇上了恶运。嗟(婿阶):感叹词。遘:遭逢,遇到。阳九:即百六阳九,古人用以指灾难年头,此指国势的危亡。 [63]隶也实无力:是说我实在无力改变这种危亡的国势。隶:地位低的官吏,此为作者谦称。 [64]楚囚缨其冠: 《左传·成功九年》载:春秋时,楚子重攻陈以救赵,楚国被俘的人戴着一种楚国帽子(表示不忘祖国,被拘囚着,晋侯问是什么人,旁边人回答说是“楚囚”。这里作者是说,自己被拘囚着,把从江南戴来的帽子的带系紧,表示虽为囚徒仍不忘宋朝。 [65]传车:官办交通站的车辆。穷北:极远的北方。 [66]鼎镬甘如饴:身受鼎镬那样的酷刑,也感到象吃糖一样甜,表示不怕牺牲。鼎镬:大锅。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活活煮死。 [67]阴房阒鬼火: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出没。杜甫(《玉华宫》诗: “阴房鬼火青。”阴房:见不到阳光的居处,此指囚房。阒:幽暗、寂静。 (68)春院闷天黑: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 “天黑闷春院。”闭:关闭。[69]“牛骥同一皂二句:牛和骏马同槽,鸡和风凰共处,比喻贤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关在一起。骥:良马。皂:马槽。鸡栖:鸡窝。 [70]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蒙:受。(71)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 《说苑》:“死则不免为沟中之瘠。” [72]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 [73]百渗自辟易:各种病害都自行退避了。这是说没有生病。 [74]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 (75)“岂有他缪巧”二句:哪有什么妙法奇术,使得寒暑都不能伤害自己?缪巧:智谋,机巧。贼:害。 [76]顾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满正气。顾:但,表示意思有转折的连接词。此:指正气。耿耿:光明貌。 [77]仰视浮云白:对富贵不屑一顾,视若浮云。《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悠悠我心悲”二句:我心中亡国之痛的忧思,象苍天一样,哪有尽头。曷:何,哪。极:尽头。 [79]哲人日以远:古代的圣贤一天比一天远了。哲人:贤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举的古人。 [80]典型:榜样,模范。夙昔:从前,过去。 [81]风檐展书读:在临风的廊檐下展开史册阅读。 [82]古道照颜色:古代传统的美德,闪耀在面前。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2.《史记 货殖列传序》

  译文:《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太行山以西饶有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这还仅仅是物产分布的大概情况。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发人民如期集会来完成吗?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夫山西饶材、竹、谷、谷、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贫富的形成,没有入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绩,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象钱串一般,络绎不绝,又如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齐国朝拜。此后,齐国中经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会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的政治,而管仲自己也修筑了三归台,他的地位在陪臣之列,财富却胜于列国的君王。从此,齐国又富强起来,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3.《汉书·食货志》

  《汉书》中记述中国西汉经济的专篇。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西汉时期(包括王莽摄政、称帝时期)的经济议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货”。中国史书记述经济史实,以《史记·平准书》为其先驱,而《汉书·食货志》继承其重视经济的传统,内容更为充实。
  原文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 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翻译:文帝于是听从晁错的建议,规定百姓缴纳粮食导边境的,六百石为上造爵位,以后又逐渐增加到四千石为五大夫爵位。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爵位,不同爵位缴纳粮食的稽查不同。晁错又向皇上进言:“陛下让百姓向边境加纳粮食以封赐官爵的办法,使国家得到很大的好处。我当时是担心边塞兵卒的粮食不足,主张把分散在全国的粮食疏送去。现在边境的粮食够吃五年了,可以号令百姓把粮食缴纳给当地均线官府了。假使当地官府囤积够用一年以后上的粮食,可以及时实行赦免,不受农民的租税。这样做,皇上的恩惠遍及广大百姓,百姓们会努力耕种。这样,即使经常要服军役,或者遭遇水旱灾,百姓不会贫困,国家仍然会安宁,若是年成丰收光景好,百姓就富裕快乐了。”皇上又听从他的建议,下令把十二年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下一年,终于免除了租税。

食货志汉兴及翻译

食货志汉兴及翻译

全文网址如下
食货志(上)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28.htm
食货志(下)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29.htm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