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江郎才尽的真实原因)

时间:2019-12-06 14:27 来源: 作者:艾琴 我要投稿

江郎才尽的真实原因

江郎才尽的真实原因

江淹,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的著名作家,早年曾写过不少感人的诗赋。 他的著名作品有《恨赋》和《别赋》,都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是就社会上各种各样人物的愁恨和离情别绪来加以描绘的。《恨赋》概括了当时许多贫贱的知识分子的血泪,曲折地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别赋》在艺术上比《恨赋》更为成熟。尤其象“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抒情气氛极浓的名句,更富有感染力。 这些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是和他早年的处境有很深的关系的。江淹曾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早年依附宋建平王刘景素,不被重用,甚不得志,反被陷害入狱。《恨赋》、 《别赋》就是他这一时期生活感触的真情流露。 但是江淹到了晚年,先后依附萧道成、萧衍等,逐步做起了大官,过上了安富尊荣的生活,文学才能显著减退,就很难再写出好文章了。 关于此,《南史·江淹传》还有专门记载: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返”。他曾任宣城太守,当他罢职回家的时候,停船在禅灵寺,夜里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对江淹说:“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该到还我的时候了。”江淹遂从怀中抽出几尺锦缎,那人很生气,说他把锦缎剪裁得快完了。正在埋怨,见丘迟(当时一文人)站在旁边,张景阳便对丘迟说,“剩下这几尺,也做不成什么了,就送给你吧。” 还有一次,江淹住在冶亭,又梦见一人,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吧?”江淹随即向怀中一摸,竟真的有一支五彩笔,也只好归还郭璞。 经过这两个奇特的梦境以后,江淹写起诗文来,再也没有名言佳句了,人们称这是“江郎才尽”。 很显然,这里的“送锦”。“还笔”等等,纯属说梦。说“江郎才尽”,还不如说他是生活“尽”了。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作的源泉哪能会不枯竭呢? 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的故事的启示

江郎才尽的故事的启示

  典故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启示:满足于功成名就的现状和在文学上不思进取,这才是江郎才尽的主要原因。这告诫我们要不满足现有的成就,只有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3844808.html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