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妹妹怼人语录-集锦60句

时间:2023-10-11 09:54 来源: 作者:艾琴 我要投稿

黛玉妹妹怼人语录

1、林黛玉的外号“潇湘妃子”是贾探春所赠,潇湘妃子不是一人,而是帝尧女儿娥皇女英共称。二女同嫁帝舜,是为潇湘妃子。

2、虽然有佣仆相伴,这样的情境,也可算二人“单独相对”了。小情侣的独处,难道欢迎外人来打扰吗?

3、最后,如果对方坚持使用林黛玉的语气,我可以选择保持沉默,避免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4、林妹妹又傲娇又毒舌,爱说俏皮话,段子一箩筐,论起怼人的功夫,不是林妹妹谦虚,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在姐妹们的日常茶话会中,妙语连珠,怼人成趣。据不完全统计,林妹妹曾调侃探春是只鹿,戏称刘姥姥是母蝗虫,还曾编排宝钗把自己的嫁妆单子都写上了,把众人都给逗乐了,有她在的地方,笑声永远也不会少。

5、“从今后,一辈子也别来,也别发消息”。

6、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7、宝玉去探宝姐姐的病,我有点担心,怕他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于是紧跟着也去了。果然,宝姐姐和宝玉正谈笑风生呢!吃晚饭的时候,宝玉想喝点酒,偏那奶妈李嬷嬷没眼色,几次三番上前阻拦,坏了宝玉的兴致;我看不过眼,就替他怼上了李嬷嬷:“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8、潇湘妃子:办诗社时起的雅号。

9、这样的林妹妹,实在不愧江湖人送外号“林怼怼”,宝姐姐也曾忍不住拧脸,笑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10、还是单送我一个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11、但是平心而论,周瑞家的并不是太精明的一个人。否则在公报私仇的时候,她怎么会忘记这几天正是贾母八十大寿,“折磨老人家”是很严重的罪名。她这举动,实际是替王熙凤招灾结怨。

12、为什么是宝玉接话?因为“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说“大家”,但是一路走来,已经交代了三春纨凤,这里的“大家”是指宝黛及仆妇丫头,主子只有宝黛二人。

13、颦颦的名字,概括林黛玉的影像非常贴切,林黛玉本人也非常认可,遂成了她的字。作者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一回也用了颦字,说明颦颦已完全可以代替林黛玉,成为读者约定俗成的认知。

14、让黛玉生气的,不是宫花,而是周瑞家的的话:“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了!”而紧接着回答的,不是黛玉,却是宝玉:“什么花儿?拿来给我。”

15、外婆带着舅妈凤姐姐和姊妹们一起去清虚观打醮,说是打醮,其实就是包个场子专给一年里难得出门的内帷女子们看戏。看戏就看戏吧,不知打哪钻出来一个臭牛鼻子老道,要给宝玉说亲!被外婆拒绝了后,这老道又捧了一堆物件出来献宝,其中就有一只金晃晃的金麒麟!可气的是,宝玉好像对这只金麒麟特别留意似的,更可气的是外婆竟然也问谁有一只相似的金麒麟!最最可气的是,宝姐姐竟然脱口而出说湘云也有一只一样的!自古以来,那传记野史上的才子佳人,都是因为此种信物而定终生,宝玉有胎里带出来的玉,宝姐姐有和尚给的金锁,现在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偏偏我却什么都没有!急怒交加之际,我将怒火全部烧向了出头的宝姐姐:“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16、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

17、也亏你到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

18、以周瑞家的的心性,即使王夫人与黛玉有点矛盾,也还在“暗波涌动”的阶段,她未必能体察得到,更不用说借送宫花的先后顺序,来打压黛玉了。

19、首先,我不认为用林黛玉的语气对人讲话是明智的选择,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0、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21、黛玉:“你走不走?”。宝玉:“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22、宫花都不重要了,送宫花的次序有什么重要的?林黛玉再小气,会为别人都不重视的宫花派送顺序而生气?你也太小瞧林姑娘了吧?

23、真正是一对欢喜冤家。

24、周瑞家的仗着是太太的陪房,竟敢不把我放在眼里;宫花明明众姊妹都有,为何偏偏将我的两朵放在最后送?难道是欺我林家无人么?我林黛玉虽一介弱女,但好歹也是林家出来的,岂能轻易叫一个奴才欺侮了去?心中一时无名火起没按捺住,当着宝玉的面,我就怼上了周瑞家的:“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25、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6、: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27、谁叫你送来?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

28、林妹妹爱哭但更爱笑,是个活跃气氛的小能手,比如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跌扇,引起怡红院一场风波,众人都束手无策,坐在那儿哭的时候,林妹妹进来一句:“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便让众人破涕为笑,化风波于无形中。

29、名场面之二:怼李嬷嬷

30、但周瑞家的并不受重用。她不像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她只是跟着出门,是随从,是比较体面、而不太重要的职位

黛玉妹妹怼人语录

31、颦颦、颦儿、潇湘妃子、林姑娘、林妹妹

32、哟!哟!

33、黛玉在宝玉连续发问之前,就预见了宝玉会有此反映,是她的聪敏,也是情侣间的深刻了解。而这样的反应当然不是黛玉所乐见的。但是她又不能阻止宝玉关心、打听宝钗,就只好把气撒在周瑞家的身上了。

34、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

35、如果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回应应该是礼貌地批评对方使用不恰当的语气,并提醒他们我们应该相互尊重。

36、病西施:体弱多病又有绝世姿容,因此世人送她这个称呼!当然,还有林妹妹

37、林黛玉的绰号是颦颦,颦儿,潇湘妃子,林姑娘,林妹妹。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1]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2]

38、送宫花事件,是《红楼梦》中争论较多的。大部分读者会站在黛玉的角度,指责周瑞家的势利、看人下菜、歧视林姑娘,甚至联系到“钗黛之争”,认为周瑞家的代表了王夫人的意见,在这样的小事上排斥黛玉。

39、颦颦,颦儿:宝玉初见时送给她的表字。

40、另一方面,这十二枝宫花,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如果真的重要,薛姨妈为什么不派自己的仆人去送,却让周瑞家的捎了去?虽说是陪房,但王夫人已经嫁到贾家几十年了,周瑞家的早就是贾家的仆人。薛姨妈派贾家仆人“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就说明这东西不重要,薛姨妈根本没重视,周瑞家的也不会重视。

41、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

42、名场面之一:怼周瑞家的

43、而周瑞家的派送宫花的顺序也没有错。薛姨妈这时住在梨香院,与王夫人紧邻;三春跟着王夫人住;王熙凤住在王夫人与贾母之间;黛玉跟着贾母住。按照远近顺序,难道不正好是“三春—凤姐—黛玉”吗?

44、周瑞家的也的确势利。第七十一回说她“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又利用门上两个婆子与尤氏的矛盾,小题大做,捆了两个婆子交到马圈里看守,以此公报仇私。

45、周瑞家的不仅是来打扰了,而且一开口就是“姨太太”“送花”。姨太太没什么,却紧联系着黛玉“心下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的宝姐姐。而送来的恰好是宝玉最感兴趣的“花儿粉儿”之类,更加吸引了宝玉的兴趣。也就是说,周瑞家的这一来、一语,势必把宝玉的注意力,吸引到宝钗那里去。

46、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地坐着,咋们说话儿。

47、如果对方不愿意改变他们的方式,我可以冷静地表达我的不满,并让他们知道我没有接受这样的态度和语气。

48、名场面之三:怼宝钗

49、《红楼梦》里面每一个任务都个性鲜明,情节是为了刻画人物,若非要说一个道理的话,那就是做人要大度,不要太计较!

50、怼的是宫花,可不是为了宫花。从周瑞家的“姨太太着我送花来”开始,周瑞家的就已经得罪了黛玉,以后说什么都无法挽回了!

51、林黛玉没有夸人语录,只有怼人语录

52、这小妮子怎的如此清高,连个消息也不回,也不知道成天都在忙个啥子,难不成成天想着去偷野汉子,还是忙着去招惹哪家的公子去了。唉,不省心。

53、贾探春与林黛玉都有远嫁伏笔,都嫁做王妃,又有潇湘妃子二女同嫁线索,结合冯渊“逢冤”,预示二人在贾宝玉“逢冤”后,被迫远嫁异国。一如香菱在冯渊死后,被呆霸王薛蟠抢走。呆霸王和“蟠”又都有帝王隐喻……

54、果然,接下来宝玉就连续发问:“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宝姐姐在家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还派人“谁去瞧瞧(宝姐姐)?就说我与林姑娘打发来,问姨娘、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

55、你走不走?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56、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57、由爱转恨,从前有多心照不宣,如今就有多势不两立。因为最细微的措辞而怒不可遏,可谓“见不得离不得”。每次吵架都是起起伏伏,任何琐事都能让他俩吵起来,摔玉,铰香囊,寻死觅活,可是越吵越好。

58、其实他们想多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不假,王夫人对她也的确不错,否则不会把她的女儿“放出去”——能嫁给古董商人冷子兴,应该是脱离了奴籍,和赖尚荣一样。这是一种殊荣,也是一项恩惠。

59、问一句“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不过是发脾气之前的铺垫。如果周瑞家的回答:“只送给林姑娘一个”,黛玉就会说“好东西自然给别人了,没人要的才给我送来”;如果周瑞家的回答:“姑娘们都有,先给林姑娘来挑”,黛玉又会说:“回头你好说:‘这是林姑娘挑剩下的’,让人们埋怨我了”。总而言之,不管周瑞家的怎么回答,黛玉都会怼她,都不会给她好脸色。

60、主要情节就是周瑞家的给几位小姐送宫花,给林黛玉时,黛玉觉得先送给,把剩下的给她。其实书中并没有交代其他人有挑拣行为,都是黛玉自己忖度的。由此可以看出黛玉是个心眼小,爱计较的女子,这也为以早丧埋下伏笔。所以我们要宽容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