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手法的句子
1、(以红领巾借代少年儿童)
2、①部分代整体:用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3、白领:用职场人士的穿着特点代指本身。
4、③具体代抽象
5、运用方式
6、借代,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把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用跟它有关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7、例3: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9、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指“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10、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例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11、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2、例4:化干戈为玉帛
13、通过借代手法表达情话,可以让情感更加抽象而深邃,让人在美妙的词语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增加了情话的韵味和含义。
14、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15、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16、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1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19、例如:樯橹灰飞烟灭。
20、“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
21、翻身的农民愤怒批斗那个歪嘴巴。;
22、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23、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24、我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红领巾。
2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26、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例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27、用“朱门”借贷显贵之家,豪门望族。
28、例1:一个人怎能养活七八张嘴?
29、⑤专名代泛称:用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名称。
30、例: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借代手法的句子
31、这样的情话往往更能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用鱼鳞代替鱼。
34、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5、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6、综上所述,是一种非常有趣、浪漫且富有深情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37、干戈代指战争
3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39、释义: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40、管弦代音乐
41、你就是我心中的白玫瑰,高贵,纯洁。
4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3、第二个“李公朴”,代不怕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44、“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45、常见例句:
4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47、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8、以“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
49、⑦形象代本体
50、洪水中的群众们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是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51、例: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52、用“缙绅”借代做官的人,达官贵人。
53、⑥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读者请延伸联想)
54、借代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55、是一种非常浪漫而表达深情的方式。
5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
57、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用一物代另一物,但性质完全不同。
58、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59、借“樯橹”代曹操水军。
60、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借代手法的句子
61、例:令人捧腹
62、②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6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
6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5、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
66、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指代美酒。
67、释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68、释义:显贵之家内飘出酒肉的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
69、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70、(以七八张嘴借代七八口人)
71、借代手法还可以增加情话的神秘感和趣味性,使对方更加期待和感兴趣,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72、丝竹代指音乐
73、那边戴红领巾的是我的姐姐。;
7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75、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76、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了锅。;
77、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78、与借喻的区别
79、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80、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81、句中的“胡琴琵琶与羌笛”是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特有乐器,这里借代音乐,含蓄地表达了朋友归京为朋友饯别的热烈场景。
8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3、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84、以“司马”指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85、(一针一线借代人民群众的所有物品)
86、恰当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87、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88、⑥以结果代原因
89、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90、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借代手法的句子
91、例2:迎面走来一队红领巾,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92、“烽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93、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94、借代,顾名思义就是借一物代替另一物,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化繁为简,文义通顺。
95、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96、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例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97、④工具代本体
98、借代手法可以通过比喻、隐喻等方式来替代直接表达,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诗意。
99、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0、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韩非子•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