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句子大全> 正文 2019-08-28 12:38

有关龙的谚语(有关龙的谚语或歇后语)

关于龙的俗语有哪些

关于龙的俗语有哪些

1、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2、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是一句民间俗语,与其类似的还有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坡凤凰不如鸡等,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

3、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 比喻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结交朋友。

4、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吃饭的时候很亢奋,很有力的样子,但是做家务、劳动的时候就像一条虫子。

5、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首先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发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进行的。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龙抬头

有关龙的谚语或歇后语

有关龙的谚语或歇后语

龙王爷的横批——风调雨顺 龙王爷的宫殿——冷冰冰的 龙王爷打哈欠——神气十足 龙王爷过江-风大雨大 叶公好龙-自欺欺人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龙王爷过江------风大雨大 龙王爷打哈欠——口气不小啊 龙王爷放屁——有风有浪 龙王爷发怒——张牙舞爪 龙王爷打喷嚏——毛毛雨啦 龙王爷出海——虾兵蟹将紧随 龙王爷死了——要大旱三年呢 龙王爷高兴——海啸 龙王爷放屁——一股神气 龙王爷的儿子——也会下雨 龙王爷嫁闺女——少一个兴风作浪的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自来水坏了龙头——放任自流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带有龙的谚语

带有龙的谚语

A、关于龙的谚语:

  1. 龙行熟路。

  2. 龙斗鱼损。

  3. 不害其为宝。

  4.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5. 龙肝凤胆拢歹医。

  6.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7.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8. 龙多旱,人多乱。

  9.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10.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11. 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12. 龙与蛇师为亲家。

  13. 龙血入地为琥珀。

  14.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15.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16.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17. 云从龙,风从虎。

  18.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19.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20.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21.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22.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2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2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2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6.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7.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28.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29. 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30. 独龙难斗两头蛇。

  31. 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32.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33. 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34.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35. 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36. 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

  37. 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

  38. 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地。

  39. 一龙阻住于江水。

  40. 在家似龙,出外似鼠。

  41. 擒龙不怕浪涛涌,打虎不怕虎逞凶。

  42. 涉浅水者得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43.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44.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45.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46.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47.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48.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下拣明珠。

  49.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50.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51.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52.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53.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54.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55. 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56. 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57.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58. 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B、关于龙的歇后语:

  1.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2.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3.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4.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5.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6.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7.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

  8.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9.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10.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11.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12.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13.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14.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15.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16.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17.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18.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19.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20.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21.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22.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23.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24.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25.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26.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27.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28.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29.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30.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31.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32.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33.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34.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35.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36.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37.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38.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39.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40.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41.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42.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带龙谚语

带龙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龙肝凤胆拢歹医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扩展资料: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参考资料:-谚语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