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巴赫(霍尔巴赫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什么?谢谢

时间:2019-11-20 15:2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我要投稿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

材料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

霍尔巴赫的人物著作

霍巴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海德斯海姆村,父亲是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商人。1735年他随父移居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君主,在他统治下,法国民生凋敝,对外战争频繁。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沉重的压迫而进行反抗。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一度达到鼎盛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时已经危机四伏。进步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从事启蒙活动。霍尔巴赫就在这时从德国迁居法国,并在巴黎度过青少年时代。法国专制制度的危机和早期启蒙思想,给年轻的霍尔巴赫以深刻的影响。
1744年,霍尔巴赫到荷兰的来顿大学读书。十六世纪革命后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版较为自由,产生了斯宾诺莎、格老秀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伦勃朗等大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西欧各国受迫害的进步学者多以荷兰为避居地,一些在该国无法出版的进步书籍可以在这里出版。莱顿大学更是欧洲第一所新教大学和新思想的中心。因此霍尔巴赫在来顿大学学习几年,受益不浅,为其进步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48年,霍尔巴赫大学毕业回到巴黎。这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等人正积极筹备编纂《百科全书》。霍尔巴赫立即参与这项工作,并成为狄德罗的挚友。在整个《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中,霍尔巴赫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但自始至终参加了《全书》的编写,为《全书》撰写了近四百个条目,而且还利用从伯父继承来的贵族头衔和财产,为“百科全书派”的活动提供方便,他的沙龙是“百科全书派”重要活动中心。霍尔巴赫是这部巨著得以完成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同时,霍尔巴赫将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译成法文。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儿的物理学和英国经验论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向法国科学界介绍了德国化学、矿物学著作。在继承欧洲唯物主义优秀传统和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研究的基础上,霍尔巴赫形成了自己的机械唯物论哲学体系。
1789年1月,距法国大革命爆发不到半年,霍尔巴赫离开人世。他虽然未能亲眼看到这场震撼世界的革命,但他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却直接影响了这次革命的进程。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百科全书派”哲学家所阐述的唯物主义,“以其两种形式中的这种或那种形式——公开的唯物主义或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大革命爆发时,这个由英国保皇党孕育出来的学说,竟给了法国共和党人一面理论旗帜,并且为《人权宣言》提供了底本。”

赫尔巴特

二者并不冲突,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从称呼就可以看出,赫尔巴特的贡献主要在现代教育而夸美纽斯的贡献在于整个教育界。

夸美纽斯(1592—1670), 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的主要贡献:

1、编写《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

2、发明了班级授课制,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

3、普及义务教育,夸美纽斯认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

赫尔巴特(1776-1841)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贡献:

1、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2、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3、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主要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是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的标志。

扩展资料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夸美纽斯努力实践欧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较好的总结了前任和自己的教育经验。

在其教育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他颇具民主、泛哎和唯物主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他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和教学原则、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参考资料-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参考资料-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和平民思想家梅利叶、摩莱里及马布利等人。他们犹如灿烂的群星,照耀在法国天空上,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伏尔泰(1694—1778年)从18世纪20年代起就投身于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在启蒙运动中积极活动了60余年。他是博学而著名的作家,高举着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写出的作品有近百卷之多。代表作是1734年出版的《哲学通信》。由于高寿,使伏尔泰几乎经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全过程。无论就奋斗时间之长和著作数量之丰,还是从斗争范围之广和思想影响之大来说,伏尔泰都是启蒙运动的无可争辩的领袖,是受到人们尊敬的启蒙泰斗。

孟德斯鸠(1689—1755年)出身于贵族世家,还继承了男爵称号和波尔多省法院院长的世袭职务,但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10年法院院长的阅历和长期社会考察使他更了解封建制度的黑暗,他通过《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著作,揭露专制制度罪恶,严厉抨击暴君政体,并探寻其必然灭亡的规律。他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基本制度,特别是他发展了英国洛克(1632—1704年)的分权思想,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必须分立,否则就会形成专制统治。这一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理论的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中比较激进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代表者卢梭(1712—1778年)。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学说。他的这一思想成为第三等级中下层群众的理论旗帜,并在法国大革命中一度成为居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人权宣言》和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政策中得到鲜明的反映。罗伯斯庇尔本人就是卢梭思想的狂热信徒。

与卢梭等人大约同时,有一批思想家——狄德罗(1713—1784年)、霍尔巴赫(1723—1789年)、爱尔维修(1715—1771年)等,曾经共同编纂百科全书,因而得名为百科全书派:他们用唯物论为思想武器,与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及宗教迷信作斗争。

在启蒙运动中反映下层人民利益的思想家,还有梅利叶、摩莱里(生卒年不详)和马布利(1709—1785年)等人,他们不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且反对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罪恶的根源,但他们都是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空想共产主义者。

关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有两个含义

1.

先打个比方,一把直尺插进水里,你的眼睛看见那把直尺是弯的。但是,你关于直尺的知识与你的光学知识告诉你:直尺不是弯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见它是弯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是像那把直尺一样,不是把它的本质正确地呈现给了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而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或有所误解?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等等。

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还有它广义上的含义。既然说,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研究世界本质的,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如果说有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

对于前一个问题,有人回答说:“我们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可知论)有人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可知论)对于后一个问题,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

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广义上说,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

2.

在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里,“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先说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解决了这个问题。

传统的那种思维方式,叫做“知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思维”,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就不可避免会陷入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的两难处境、得出自相矛盾的、混乱的答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四个著名的二论背反(也就是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他的两个相反的答案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指出这个问题。他把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理性不可以认识客观世界。

黑格尔则反对康德的不可知的观点,他提出,如果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就不会陷入矛盾、混乱。这就是辩证法。

与辩证法相对的那种“知性思维”,则被恩格斯叫做“形而上学”。列宁、毛泽东,也沿用了这个用法,所以,中国的政治课本上,对“形而上学”的解释,依然是第二种解释。不过,现在学界使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时,一般是采取第一个含义。很难说,政治课本上那种定义,是引申义还是以讹传讹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