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创业故事(温州商人50个创业故事)

时间:2019-11-26 10:0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我要投稿

温州商人50个创业故事

温州商人50个创业故事

温州商人的十大奇迹生意经 温商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温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一位著名的韩国企业家感叹到:从我儿子8岁开始,我就跟他讲温商的故事,我相信等到他80岁的时候,他会发现,他一生的成功都来源于这些故事。 NO.1温商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 “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有“上帝选民”之称的犹太人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温州人被各界称为“东方的犹太人”,他们用创富的行动证明自己不仅要学习犹太人,还要超过犹太人。据说,在法国,温商独有的做人、做事方法逐渐将犹太人挤出了市场,天下第一的犹太商人惊呼:居然还有比我们更会做生意的人! NO.2温商是世界上财富积累速度最快的群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6%,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4%的高速度,超越了日本,刷新了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与此同时,温州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以15%至20%的速度递增,“温州速度”成了专有名词。 1984年,南存辉创建的正泰集团是一家注册资金仅5万元、产值仅1万元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到2004年,正泰在册员工为14500人,总资产为42亿元,销售额为119亿元。从1997年到2001年间,的年销售收入水平与总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46%和32.23%,远远高于国内同类企正泰集团业平均水平的9.7%和6.5%。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正泰集团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着50%~60%的高速增长率。在世界各地,和南存辉一样的温商比比皆是。 NO.3温商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商人 上苍给了温州一个贫穷的起点,20年前,“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温州的空气里充满了贫穷与饥荒的信息。20年后,“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温州人“穷得只剩下钱了”。“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全中国都以他们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而闻名。他们具有敏锐的经商嗅觉,在商机把握上总是能先行一步,只要跟随温州商人选择投资方向,赚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这段出自《韩国经济》杂志,被《环球时报》转载的话印证了温商的赚钱能力。NO.4温商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人群体 2003年温州市统计年鉴表明,共有40多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的87个国家和地区。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法拉盛人气最旺的超市,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有人戏言,温州打个喷嚏,全球都要感冒,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走出去”的温州人,正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世界。“目前在美国约有24万温州人,他们以经营小商品、开餐馆等行业起家,投资领域已涉及贸易、房地产开发、服装制造及销售,对美国经济有无法代替的推动作用。”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名誉会长朱海风介绍。 NO.5温商是世界上最能创业的群体 创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三点:1.资金问题。2.信息资源。3.管理能力。这些问题,在温商面前很自然地不成问题。他们通过“以资金为纽带联合打拼”、“借鸡生蛋”、“虚拟经营”等经商法则轻松地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凭借无处不在的商会网络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信息;人才是挖掘不尽的宝藏,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外部人才的引入强化了组织的管理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商的创业精神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通,三是勇于创新。在创业成功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创业精神,温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可以模仿的,其创业精神不可模仿。 NO.6温商是世界上最会算计的商人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精于人情世故,主张堂堂正正的精明。在金钱应用上,他们主张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经营成本,他们锱铢必较,住最廉价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饭菜。另一方面,他们看准一个项目之后,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量的钞票“砸”下去,温州人投资买房的举措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另外,温商十分热衷慈善事业,几百万、几千万的捐助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 NO.7温商是世界上最善于创新的商人 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是十分惊人的,他们把打火机、眼镜、低压电器等商品拆开再重装,然后,就能制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了。在模仿的基础上,温商不断地学习、求新、求变,进而巩固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06年5月,在温州市自主创新大会上,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温州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温州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温州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过去温州靠创新赢得先发优势,将来还要依靠创新引领争先。” NO.8温商是世界上最敢于冒险的商人 “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的观念使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他们胆大包“天”、胆大包“海”、胆大包“地”,由此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他们认为:头道汤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赚钱。事实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冒险,一分成就。温商的成功经验证实了一句话:惟冒险者生存。 NO.9温商是世界上最懂得人脉的商人 在关系取向的商业社会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一种宝贵的资本。有企业家在《英才》杂志的采访中称:“花20万元认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圈子很值得。”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他们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互相帮助。借助政策和政府的公关需求,巩固企业的根基,已经成了温州商人的“共识”,善于利用关系资源的温州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地眺望广阔的商业猎场。 NO.10温商是世界上最能把苦难当作财富的商人 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应当为所经受的苦难而自豪,任何苦难都能成为成功者幸福的回忆。”温商是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人,他们把苦难和失败看作人生的导师,在面对挫折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笑对失败,他们甚至渴望苦难,因为苦难的背后是财富的源泉。

80后创业故事案例

80后创业故事案例

我来帮你推荐一个成功的案例,遂宁杨诚成80后农民企业家,28岁集团总裁,绝对算是传奇青年企业家。
1984年,出生于遂宁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98年,从农村到城市,因其迷恋武术在城里学习散打、拳击,因其不屈的精神被教练欣赏,成为四川省拳击队的后备队员,2008奥运会拳击种子选手。

  2000年,因伤离开拳击队,靠着700元开始了初次摆地摊创业,终因社会阅历尚浅,结束了第一次创业。

  2004年,积累了经验的他,借款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所谓公司只有四个门面,经营食品。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在一年内为他创造出了400万元的利润。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诚成步入了房产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杨诚成走上了转型之路。所涉及的产业包括食品、金融、房地产开发、商场、旅游等十一个区域,年产值近10亿元。

  2011年,感恩回馈社会,捐资1000万成立“杨诚成80后农民工创业慈善基金”,扶持同龄人创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励志真实创业故事

励志真实创业故事

励志故事篇一:

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 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篇二:

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篇三: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篇四: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篇五: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一、励志:

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励志,并不是让弱者取代另一个人成为强者,而是让一个弱者能与强者比肩,拥有实力相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二、相关名言: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兰克林自传》

3、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6、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

8、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10、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励志

创业故事自述

创业故事自述

下岗女工鲍碧茹自述: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9月25日,鲍碧茹在家展示她编织的“中国结”。40岁的鲍碧茹是北京玻璃五厂下岗女工。下岗前,曾担任车间工会委员、空压机组组长、模具维修组组长,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标兵、“三八”红旗手。下岗后,她一度“躲”在家里不敢见人,体重增加了五六公斤。经过几个月的痛楚,她最终走出家门、找回自信,一边在家编织“中国结”,一边到饭店当“宴会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编织出美好的生活。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题:“路,就在自己脚下”——北京下岗女工鲍碧茹自述

刘浦泉 毕方芳

鲍碧茹,40岁,北京玻璃五厂下岗女工。下岗前,曾担任车间工会委员、空压机组组长、模具维修组组长,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标兵、“三八”红旗手。
下岗后,她一度“躲”在家里不敢见人,体重增加了五六公斤。经过几个月的痛楚,她最终走出家门、找回自信,一边在家编织“中国结”,一边到饭店当“宴会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编织出美好的生活。下面是鲍碧茹的自述:
1998年6月的一天,凌晨2点钟,我正在车间值夜班。厂里来人通知我们停产,全厂3000多职工全部下岗。我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又不得不接受事实。我和工友们无奈地下了岗。
在这之前,当工厂效益每况愈下时,也传出过让职工下岗的话,可大家都对我说,你放心,厂子就算减到100人,也减不了你鲍碧茹。听了这话,我也觉得有道理。但是,事实最终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在下岗后的3个月里,我从有规律的上下班一下子陷入了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中。我把自己关在家里,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心情烦躁不安,经常无端发脾气,连儿子也不敢接近我。当儿子流着泪拿着期末考试成绩单站在我面前时,我懵了。儿子糟糕的成绩使我意识到,我的言行影响了他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导致了学习成绩下降。
于是,我静下心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虽然下岗了,但并不是因为自己工作不认真,也不是因为自己技术不如别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为了我自己,我不能再消沉了。我要走出家门、找回自信,塑造一个新的自我!
由于在工厂里长期从事维修工作,我患有较严重的颈椎、腰椎疾病,加之年龄的增加,我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但我喜欢手工制作,尤其对制作手工艺品感兴趣。当时,北京市面上正流行手工编制的“中国结”。于是,我根据报纸上的一则信息,报名参加了“中国结艺初级班”的学习。
学习班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手艺,编出更多更好看又具有特点的“中国结”,我跑遍了北京各大书店,买来了所有编织“中国结”的书,继续在家里钻研。就这样,我按照书上的方法拿着绳子一遍遍地编、一遍遍地拆,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但是,看着自己亲手编出来的千变万化的“中国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用“中国结”把自己的家装饰起来,还送给了亲朋好友。
几乎每个看过我手艺的人,都说我编的“中国结”比商场里卖的还漂亮。这使我萌发了让自己的手艺走向市场的想法。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走出家门,到早市、到路边、到过街天桥等地方推销我的产品。当时,正是寒冬季节,我晚上在家里编“中国结”,白天站在街头向路人推销,每天冻得手脚冰凉。
一次,一位路人得知我叫卖的“中国结”都是我自己编织的,对我赞不绝口:“你的‘中国结’编得太好了,价格又便宜,你应该到商场和小商品市场里找柜台代销,一定没问题。”听到这番话,我很受启发:站在街头推销,一是不合法,二是销路也太窄。于是,我跑遍了全市有工艺品柜台的商场和小商品批发商城。
尽管辛苦, 有时还遭白眼、被讥讽,但总算找到了几家代销的商户。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一点都不敢怠慢,按着商户的要求,不分白天黑夜地编,每次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渐渐地,我赢得了商户的信赖,产品也打开了销路,收入随之增加,每月收入能达到一二千元,甚至比没下岗前在工厂赚的还多。那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
“鲍碧茹编中国结特别棒!”这样的话渐渐在我周围传开了。宋庆龄故居重新开放时,有一些破旧的宫灯绳结要修复,有人推荐了我。当我与灯厂的师傅们反复研究制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后,我更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就在这时,许多下岗姐妹也慕名找到我家里,想和我一起学习编织“中国结”。
我也是一名下岗女工,她们的苦闷和难处我深有体会。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先把下岗姐妹留下来,跟她们聊天、给她们做饭吃,然后毫无保留地把编结的技艺教给每个姐妹。有一位东北来的下岗姐妹找到我家,我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把所有的技艺传授给她,使她顺利地掌握了编结技艺,为尽快实现再就业创造了条件。
自从我教下岗姐妹编结以来,家里的电话不断,不时有人问我这个结怎么编、那个结怎么织。我总是耐心地解答她们的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各种制作,并实现再就业,至今还有许多姐妹跟我保持着“热线联系”。
几年来,我与“中国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中国结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北京市妇联得知我的情况后,还专门请我去为下岗女工中国结培训班讲课,全市各区县也请我为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每一次我都认真对待,尽量让每位学员都学会这门技艺。仅去年,经我培训的下岗女工就有千余人。
然而,随着做“中国结”的人越来越多,增加收入也越来越难。去年,我的爱人也下岗了,儿子今年又升了中学,我必须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今年4月,我得知北内集团再就业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宴会嫂”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宴会嫂”是指专为宾馆、饭店提供宴会服务的“小时工”,招聘对象为下岗女工。经过三次严格的面试,我有幸成为中国大饭店的一名“宴会嫂”。
第一次到中国大饭店做“宴会嫂”,我被安排做一些简单的自助餐服务工作。一开始,担心出差错,紧张得满手是汗,心一直悬着。现在,我不再紧张,所有工作程序都了然于心,无论是摆台、顶餐、翻台还是顶会,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无论是中餐、西餐、套餐还是自助餐,都能应付自如。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续上已中断两年的社会保险关系,将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今后“中国结”的收入实在太少了,就在“宴会嫂”之外再找一份小时工的工作,或者开一家小小的家政服务公司,帮助人家带孩子、做饭什么的,让下岗后的生活能够过得充实一些,也让自己的养老问题最终有个着落。
尽管我现在工作很辛苦,每月赚的并不多,但我从不抱怨活太累、钱太少,能赚一点是一点。人活着,不能等、靠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救济。天上掉不下“馅饼”,应该自己给自己找出路。幸福的生活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001年,我被北京市妇联评为“新世纪好妈妈”、“巧手妈妈之星”。

白手起家创业24故事

白手起家创业24故事

  穷怕了,我是怎么走上餐饮这条路的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就业状态却越来越紧张。而同时新一批年轻人,90后已经出来早早的创业,而00后还沉浸在生活的快乐中。
  我出生的条件可能是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上学时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一块钱的学费都叫不出了。家里除了能吃饱外,就没有什么剩余的钱了。每年暑假勤工俭学,有钱人家交钱,我们只能到处捡垃圾去卖。
  母亲务农,一个人10亩地,像男人一样犁地,那时候因为没钱,所以也不敢叫骡子犁地,更不敢叫拖拉机,因为费用高,只好叫老黄牛,或者小一点的就自己一镢头一镢头挖。每天早上6点起来,晚上8点回家。中午只会回来给我们做一顿饭。
  父亲在外做木工,但是恰恰就那么几年木工揽不到活了,陷入困顿,只好又做了一名泥瓦工,一年四季只能回家几次,而每次回来都只是农忙。忙完就走。
  在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上学时,拿着黄面馒头悄悄地吃完,然后看着别人在学校外买的菜夹馍和一些小吃,咽了咽唾沫,假装很不在乎。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站在了我面前,他问我在学校怎么样,然后从他沾满水泥的衣服里好久掏出皱巴巴的四块钱,这应该是他很久攒下来的,在当时简直太多了。他塞给我,我不要。最后还是给了我。那些钱被他反复摸过不知道多少次,还有他的汗泽。父亲塞给我钱,一声不吭地走了。我看到他在抹眼泪。我那时在上学期间最高档的饭也是他从工地领取的,舍不得吃的方便面。我一个月起一共吃过三包。
  那时候家里紧张,常常有人来家里要债,半天坐着不走,父亲倒是没躲债,但是只能说好话。
  那时候为了凑足我们的学费,父亲每年都要拉下脸去上门借钱,有些远远地看到父亲来就躲起来,有些还没等开口就直喊没钱,而有些直接指桑骂槐,让父亲无地自容。但是又有什么办法?
  我真的穷怕了,在同村的小伙伴面前都似乎低人一等,被很多人看不起也就算了,但是,还会职责父母养不起我们。那时候每年过节,我唯一能玩的就是拿在手里的手火花,就这样还没钱买,省着点玩。
  那时候村里人有些有电视机的,想看电视都会把我们关在门外,富人的孩子跟富人玩,而穷人的孩子也不一定跟穷人玩,因为大多数都在努力巴结富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一点零食,一本好书。
  我上小学时还没意识到太多,唯一的爱好就是领着一帮子小伙伴做饭吃,这是我唯一能让他们和我玩的方式。那时候简陋,在野外挖个坑,弄个锅,自己弄调料,然后煮东西吃,算是小火锅的原型吧!
  上到初中,我已经严重意识到了穷的可怕。母亲一个人为了拉扯我们,能从大山沟下一捆一捆的背玉米,农忙后去工地拉沙子拉水泥。我不想上学了,这样不但拖累家里我也于心不安。那时候我特别喜欢雕刻,又喜欢做各种吃的,于是家里决定让我去上烹饪学校,学习餐饮雕刻。但是算计下来一年的学费也不便宜。这等于雪上加霜,虽然家里人一再地想让我上学,但我还是决定去打工。
  年纪轻轻的我,跟随着一个老乡来到了一个酒楼,开始了我真正的餐饮历程。从杀鱼开始,一步步到后厨管理。简单的杀鱼,应该是进入厨房的必修课,每一个都是从从这里起步,但是我杀的鱼比别人都好,因为勤快,杀的干净快速,又自愿的加班。得到了老板的充分信任。
  为了去跟别人学习,想尽办法巴结人家,虽然我个子高,大家都喜欢调侃,但是却没人愿意无偿的教你东西,于是我只能隔三差五的给别人买盒烟,然后别人干活时就允许我在边上看,我一遍看一遍记,记了满满一本子,晚上回到住所,一个人打开看,一边看一边琢磨。后来后厨的伙伴嫌弃我们伙食差,我便尝试着给他们去做菜,结果他们一个个都很喜欢。就这样,我一步步去学,去琢磨。在学习各种菜式时,我一直在做小火锅研究。几年下来慢慢积淀。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给家里寄去我的工资时,家里人开心的表情,我知道我母亲在背地里哭过很多次,为我们在外边,担心操心。她有几次想来看我,但是自己一个人不认识字不认得路,也就作罢。
  在打工的这段时期,我积累了太多,但是工资远远解决不了我们目前的问题,家庭负担依然很重,父母渐渐年龄大了,他们再也不能那么无所顾忌的去打工挣钱,所以我必须改变现状,因此我决定了创业,而所需的资金又是个问题,没钱,就去天津,新疆当修路工,当模具工人。
  三番五次的资金积累屡受困难,让我更加萌生了必须创业的念头。于是便开始了我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而现在的程大个小火锅,就是我这么一步步磨出来的。
  真的穷怕了,所以我很理解现在一些农村出来的,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或者很有独立精神想自己努力的这些同龄人。对他们天生有好感。我愿意帮助他们。所以开始了程大个小火锅加盟,因为大家走过的路,应该都很相同。我希望,我们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在村子里能抬得起头,让他们也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甚至羡慕的目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