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1、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2、●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3、●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4、唐僧捧经登台,忽听八大金刚召唤,便腾空而去西天。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
5、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6、赏析:孙行者也有不擅长的东西,虽说他下得了地,上得了天,可就是不擅长水战,不知水性。人无完人嘛!
7、摘抄: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池道:“善哉!善哉!今年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凡胎,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8、摘抄: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抱怨之心。还像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怕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9、选自:《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10、●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11、●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12、点评: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13、●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14、●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15、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16、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17、选自:《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18、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19、因为《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会对其中的一些章回进行批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部作品。
20、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
21、摘抄: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傅!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敢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待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棉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22、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23、赏析:写出了孙行者的机智和勇敢,并且一定要夺回袈裟的决心。
24、唐僧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入唐僧。行到宝象,国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八戒难敌,钻入草丛躲藏。沙僧被黄袍怪擒入洞中。
25、●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26、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27、三徒赶至一座高山,见山中有洞。悟空变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与怪相斗,被螫头部。八戒被螫了嘴。
28、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29、赏析:这段话说明了哪怕水远山高,路多虎豹,峻岭陡崖难度,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想法都很坚定,是不可动摇的。
30、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31、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32、赏析:从这段词写得着实是妙,硬生生把一个儒雅学士的形象刻画的非常立体。重新到足,出奇的俊逸洒脱!形容典雅,体段峥嵘,怨不得天子也认不出来呀,只怕药们见到也得生出恋慕交友之心呢!
33、银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芦装入,顷刻便化为水。金角大王用扇扌+扇出烈火败悟空。悟空钻入洞内,窃得净瓶和扇子。将老魔装入净瓶,太上老君说受观音之托,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二童子复活归天。
34、●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王+禹正空门
35、赏析:说明了孙悟空受不得人气,离师傅而去。也为下文当中几次离三藏而去做了铺垫。
36、虎力与唐僧各在一高台上坐禅。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悟家变成蜈蚣叮虎力大仙,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
37、●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38、行至一山,悟空听说有妖,撺掇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骗人,但被变成虫的悟空一一听知,当面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两妖之一的银角大王率众妖洞巡逻,捉住八戒。
39、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40、行至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监工道士,放走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风吹散道士之会,推倒观内塑像,变为三清大吃供品。
41、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42、●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43、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44、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45、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46、赏析:脸衬桃花瓣,就这一句就得,衬字从宏观上写,写出女王脸型的娇美,大约是瓜子脸吧;‘桃花瓣’,从微观上看,也可联想到女王肤质的柔腻和白滑。
47、母后和太子经过对证,确认现今君王为妖所变。悟空八是御花园,在芭蕉树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国王尸身,背回寺中。并挑唆师父念紧箍咒逼悟空将死者医活。
48、●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49、●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50、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
51、银角大王变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将其背起。那妖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开大山,使悟空脱身。悟空变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帮助下,用假葫芦换了妖怪装人的真葫芦。
52、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与与老妖黄袍怪在半空中乱杀。
53、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痒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54、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冒保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其妻生子,抛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长老为其说知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55、●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底观音救难现鱼篮
56、赏析:有了这一段的对话,才会有后文八戒死心塌地的跟着唐僧的故事。
57、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58、赏析:现在看来猪八戒也不是那种只会吃,不会干的人啦。
59、摘抄:行者见了,呵呵大笑道:“那个老剥皮,死得他一毫也不亏!他原来与妖精结党!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岁。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老孙还记得他的模样,等我就变作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看我那袈裟放在何处。假若得手,即便拿回,却也省力。”
60、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61、●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62、八戒、沙僧将怪引出水面,悟空抡棒便打,那怪潜入水中不出。观音被悟空请来,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鱼走脱成精。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
63、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风扬石,砸死上山捕猴的众猎户。
64、赏析:说明了唐僧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65、西游记的批注
66、●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凤音显象化金蝉
67、●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九怪
68、赏析: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69、●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70、这一回的主要情节是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并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在此期间,唐僧等人继续西行取经,遇到了许多危险和困难。
71、黄袍怪变动后的形象:
72、最后,孙悟空上天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等悟空诱出蝎子精,立于山坡上,现出本相,原来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对着妖怪一声啼鸣,此怪即时就现了毒蝎本相。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于面前。
73、摘抄:行者笑道:“贤弟啊,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念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甚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甚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杭。”
74、第一百回:
75、●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76、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77、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78、摘抄:行者道:“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需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我们不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又医得最好’。烦你回去上复你那家住,说我们是东土驾下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善能降妖缚怪。”
79、●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80、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四人夜宿在河边村里一老者家,听说此地有一录感大王,惯施甘雨,唯每年需吃一对童男女,今年轮到吃自己之女与其弟之子。悟空变童男,让八戒变童女,在庙里等候那妖。
81、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82、赏析:说明了孙行者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气,愿意帮助别人。
83、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84、●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85、●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86、观音奉佛旨去东土寻取经人,巧遇唐王建水陆大会,内中讲经之人正是玄奘法师。于是故意拿出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来卖,要很高的价钱,没人买。后唐王欲买之赠玄奘,而菩萨言说遇到有缘之人,愿意赠送。
87、●第二十四回万寿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老窃人参
88、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89、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90、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91、摘抄:三藏闻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罢。”那呆子慌得跪下道:“师父,你莫听师兄之言他有些脏埋人。我不曾抱怨甚的,他就说我抱怨。我是个直肠的痴汉,我说道肚内饥了,好寻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要服侍师父往西天去,誓无退悔。这叫做‘恨苦修行’。怎的说的不是出家的话!”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来。”
92、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93、选自:《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94、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95、摘抄: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边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96、●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97、●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98、●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99、选自:《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100、赏析:有了这一段对话,才有了后来孙悟空死心塌地的跟着唐三藏。
101、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102、●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103、●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104、赏析: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105、●第四十四回半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106、●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107、唐僧梦前来,自称是此地乌鸡国国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又交给唐僧一玉王+圭。作为告知亲生太子的表记。唐僧从梦中惊醒,但阶下却真有一玉王+圭。悟空变为白兔,将出城打猎的太引入寺中。又变成一矮人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请他回去向母验证。
108、●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109、赏析:偷人参果,推倒树都是行者干的,理应受到惩罚;但是他愿意为唐僧受鞭子,也确实让人想不到,算是仁至义尽了。
110、此外,你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或参考其他版本的批注来进一步延伸你对这一回的理解。
111、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112、选自:《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113、●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114、●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115、选自:《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116、赏析:这个唐僧不认得人参果,却不愿意吃一点。才会有后来的一场闹剧。
117、摘抄: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慢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118、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119、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120、赏析:写出了孙悟空的顽劣,大胆,同时也反衬出了唐僧对于老者的尊重。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121、●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122、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123、●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124、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125、这唐僧真是多灾多难,还没踏出女儿国,又被蝎子精抓去。有意思的是,这妖精不吃唐僧肉,只要和尚身。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连妖精也不例外,哈哈。唐长老自然闭目塞听,执意不从。再说大圣三人,不消多时便找到妖洞,打将起来。只是这妖怪厉害,一根毒针扎的大圣也只喊头疼。多亏观音及时现身指点,叫大圣去请昴宿星官,原来是一只双观公鸡的,只叫了两声,就把那蝎子精吓死。更有老猪捂着头上针刺,一耙下去,把个蝎子打成肉泥。这蝎子原住灵山莲花池,不好好听经论道,甩尾扎了佛祖一针,自知闯祸,逃下灵山,下界为妖。
126、●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天神助本心
127、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128、八戒用激将法使悟空当下随他前来。悟空变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内丹舍利,现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无影无踪。悟空去天界查访,星神念动咒语,将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身。
129、选自:《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130、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131、赏析:这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132、摘抄: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单一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到:“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133、选自:《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
134、●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135、●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136、这一回的故事情节紧凑,充满了惊险和刺激。同时,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例如贪婪、自私和骄傲等。通过这些情节,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性和道德,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37、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138、吴承恩的《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不辞千辛万苦艰难险阻,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第一回“美猴王出世”堪称经典.西游记是以美猴王孙悟空的经历为时间线索的.美猴王出世这一回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可以说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139、这一回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其中,孙悟空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机智的角色,但也有些顽皮和调皮。他在这回中表现出了对唐僧的忠诚和对自己的错误的认识。猪八戒则是一个贪吃和好色的角色,他在这回中也表现出了对唐僧的忠诚和勇气。沙僧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但他在这回中表现出了对唐僧的忠诚和对危险的警觉。唐僧则是一个慈悲和智慧的角色,他在这回中表现出了对徒弟的关心和对自己的坚定信念。
140、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141、选自:《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142、●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143、●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圭木母空
144、●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145、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146、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坐在圈内,便去化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误入独角兕大王之魔洞。悟空忙赶去与魔交战,却被那魔抛出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去。
147、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你可以找到《西游记》第12回的批注内容,这些批注会一些生僻词语、文化背景、人物关系等,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回的内容。
148、●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149、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150、摘抄: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即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损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151、那怪被八戒举耙筑下两片鱼鳞,逃回水宫。妖怪冻结河面。诱唐僧踏冰过河,使其落入水中。被藏于宫后石匣内。八戒、沙僧、白马和悟空会齐,返回村庄。
152、摘抄: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153、赏析:整天辛辛苦苦赶路的日子,难免总会有一些抱怨。但是取到经之后,回头想想一切总都是值得的。
154、摘抄:行者哪里肯放,执着棒,只情赶来,呼呼吼吼,喊声不绝,却赶到那藏风山凹之间。正抬头,见八戒在那里放马。八戒忽听见呼呼喊声,回头观看,乃是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丢了马,举起钯,刺写着头一筑。可怜那先锋,脱身要跳黄丝网,岂知又遇罩鱼人。却被八戒一钯,筑得九个窟窿鲜血冒,一头脑髓尽流干。
155、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腰间弯带灼烁。丰神真是奇夫君,耸壑轩昂美俊英。
156、摘抄: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发火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舌恶我,我回去便了!”
157、●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158、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159、赏析:这一段写出了玄奘谦虚,尊重老者的性格。
160、摘抄:行者道:“你们且慢行。等老孙去照顾那两个童儿睡一两个月。”三藏道:“徒弟,不可伤他性命,不然,又一个得财伤人的罪了。”行者道:“我晓得。”行者复进去,来到那童儿睡的房门外。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他摸出两个来,瞒窗限儿弹将进去,径奔到那童子脸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他才拽开云步,赶上唐僧,顺大路一直西奔。
161、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神果退。
162、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凤音显象化金蝉。
163、●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164、赏析:说明了孙行者除了大大咧咧的另外一面,他还是十分的谨慎,小心的。
165、赏析:说明了八戒的莽撞,匆忙和贪吃的个性。
166、●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167、径回东士,五圣成真。四众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和众官欢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谢唐僧取经之功,请唐僧去雁塔寺演涌经法。
168、摘抄:慌得个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你看他只管朝天磕头,也不计其数。路旁边活活得笑倒个孙大圣,孜孜的喜坏个美猴王,上前来扯住唐僧道:“师父,你起来罢,他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的祷祝,看不见你磕头。只管拜怎的?”长老道:“徒弟啊,我这等磕头,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边,只管傻笑,是何道理?”行者道:“你那里知道,像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够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歌喏便罢了。”
169、摘抄:行者在旁道:“师父,我日前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
170、悟空变老妖进洞,被吊起的八戒识出走了风声。银角大王与悟空大战。悟空抛出压从老妖处得的幌金绳将对手捆住。银角大王念松绳咒解脱,反用绳捆住悟空。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偷走幌金绳。银角大王用葫芦装了悟空。悟空骗魔开启葫芦,乘机逃出,再潜入洞,偷得葫芦。
171、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172、选自:《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173、●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174、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175、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蒙堆金凤丝。
176、第12回的批注是有的。
177、赏析:写出了孙悟空喜欢炫耀,大胆的个性。
178、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179、●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
180、选自:《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西游记第十回句子批注
181、●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182、●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3、选自:《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184、选自:《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罢乖》
185、●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186、●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187、赏析:这段话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孙悟空在山中的无忧生活,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里,不知人间几何,读起来却又让人觉得很是值得怜爱的。